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3年01月21日

履印深深浅浅 守护暖暖归途

通讯员 陈凤英

1月14日,贵州安顺地区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年味渐浓,沪昆铁路上一趟趟满载旅客的列车像飞驰的铁龙,吹响春运的号角,呼啸着奔向“团圆”。

组装设备、选定测量原点……8时,身穿橙色马甲的成都桥路大修段成都防灾车间检测监控工区测量队队员们开始了繁忙的一天。他们要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沪昆下行线贵阳、安顺、六盘水地区134公里的线路测量任务。

该测量队成立于2021年,主要负责利用GPS、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测量管内高铁和普速线路高程、平纵断面、线路设备、桥梁偏心等基础数据,为后续大机清筛、隧道整治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为保证春运期间沪昆铁路行车安全,该测量队在上月25日就抵达贵州片区开始了测量工作。特别是上月28日,沪昆铁路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这给测量工作带来了更大的考验,此时又恰逢疫情感染高峰期,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很多队员都带病坚持工作。

作为集团公司工务系统唯一一支专业测量队伍,他们一年要完成上千公里线路的测量任务。这支经过精心挑选、由16个人组成的队伍尤其年轻,平均年龄不到28岁。负责人罗萌、曹彬是队伍的主心骨,也是队里最忙的人,除了参与测量工作,还要负责计划制定等大小事宜。

要说队伍里的“拼命三郎”,罗萌算是一个典型。作为负责人之一,日常作业中遇到“顶移梁”这样的大工程时一定少不了他的身影,不到5时出发,22时回到驻地,这样忙碌的工作是常态。

“一个月有20天都在外面出差。”曹彬坦言,他对测量工作的感受就是“两不固定”——工作时间不固定,白天黑夜都有可能;工作地点不固定,管内随机出差、随时“搬家”。

“出发前的检查必不可少,必须保证设备的精密度,测量数据才能准确。”技术骨干杨运鑫是队里的热心人,出工前他总是第一个起床,检查车辆设备、做好准备工作。上车出发,他总是“抢”坐在副驾驶位上,担任安全监督员。

去年8月气温最高的时候,测量队正在重庆綦江作业,43摄氏度的高温下,设备都“扛不住”失准了。为了不耽误作业进度,杨运鑫冒着酷暑维修设备,给设备打伞降温,一瓶瓶冰水从头上浇下去,也止不住他脸上冒出的热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测量队仅用11天就完成了100公里线路的测量任务。

车轮滚滚,在沪昆铁路上迈着铿锵有力的春运步伐。而这支年轻的测量队也用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勾勒出线路的曲折,誓把每一处基础数据精确快速地呈现出来,保障春运期间线路安全畅通。

图为测量作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