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韩健
“仪器各项参数都设置好,再检查一下连接线和探头状态是否良好。”2月21日零时10分,遂宁工务段探伤车间遂宁焊缝探伤工区工长黄军带领19名职工进行钢轨焊缝探伤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当晚,黄军所在班组需要对南充站内90余头钢轨焊缝进行“体检”。
“春运期间列车运行密度非常大,又赶上寒潮来袭,钢轨断裂的风险也会增大。”黄军说,“我们今天就是要对钢轨进行检查,及时将内部伤病找出来撤换掉,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两端无车,可以上道作业!”“天窗”命令下达,黄军组织打磨人员用钢丝刷将钢轨轨腰两侧和钢轨底部的浮尘打磨干净,再用棉纱将油污等扫除干净,均匀涂上一层薄薄的耦合液。探伤人员手里紧捏着一块方形超声波探头,对钢轨进行探伤。探头在钢轨面上缓慢移动,不时发出“嘀嘀”声。
“这个焊缝好像有点问题。”青工李红波发现异常回波大声喊道,黄军听见呼唤声马上飞奔了过去。
“把探伤仪灵敏度提高,探头向内再倾斜一点。”黄军指导着李红波调整好探头位置和角度再次复核。经多次校对,初步排除了内部伤损的可能性。
“钢轨内部伤损种类复杂,探伤必须十分精细,不能放过任何可疑伤波。”黄军在一旁认真记录下该处焊缝的具体里程位置,备注好现场探伤检测情况,以便进一步回放分析。
1时,寒风裹着小雨扑面而来,“钢轨医生”裹紧衣领,继续为钢轨进行着体检。黄军说,一处钢轨焊缝至少需要躬身弯腰探测10分钟,为了探测时更好操作,探伤工只戴一层薄薄的防油手套,一晚上下来整个腰椎和手指几乎是僵硬状态。
据悉,春运以来,该段“钢轨医生”们共检测钢轨焊缝1200余处,发现处置6处重点钢轨病害,全力保障铁路运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