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管·西南铁道报社出版






2024年06月04日

“把脉问诊”护航高铁安全

通讯员 钟涛 高辰洁

“调度命令已经下达,区间已经封锁,你们可以上道作业。”5月29日0时30分,成都高铁工务段江油探伤工区班长刘魁严格执行上道前的“手比、眼看、口呼”指令,带领广元探伤作业组在西成高铁广元站进行道岔铝热焊缝探伤作业。

西成高铁2017年12月6日全线开通运营,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钢轨在列车运行中因为冲击磨耗和疲劳产生了擦伤、核伤等内部伤损。这些被称为“钢轨医生”的钢轨探伤工及时为钢轨“把脉问诊”,全力护航铁路运输安全。

广元地处四川最北边,在季节交替期间昼夜温度变化大,钢轨不仅可能因受外力作用产生擦伤,也可能会因为温度升降导致内应力变化而产生伤损。该作业组一直肩负着该段出川“北大门”的钢轨探伤任务,也是钢轨防断工作的关键一环。

调度命令下达后,该作业组职工迅速按照事先分工,开始当天的探伤作业。“大家一定要仔细辨别波形,仔细听清楚是否报警,认真检查焊缝外观……”刘魁一边记录一边叮嘱道。探伤作业中,他们利用目视检查和SDW-900H焊缝探伤仪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安全万无一失。职工左明枭俯下身体仔细检查焊缝是否有溢流飞边、剥落掉块等明显伤损,确认无异常后便使用焊缝探伤仪对道岔上的铝热焊缝进行探伤检查。“工作日的每个夜晚,我们都会这样仔细检查钢轨外观后再进行探伤,对每一个焊缝、每一处可疑伤损都会认真仔细检查,生怕有遗漏。”左明枭介绍。

寂静的作业现场只听见仪器发出的“嘀嘀”声,他们仔细观察仪器显示屏上的波形变化,并适时调整探头角度。“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探伤仪器上的波形变化、外观检查等方式判断钢轨是否有伤损,及时发现钢轨病害,做到抓早抓小。”刘魁说。

在探伤过程中,为不漏掉钢轨任何一处可疑隐患,他们仔细聆听仪器发出的声响,紧盯显示屏上的波形变化,一旦有异常情况,就立即停下来对疑似部位进行现场复核、仔细研判。借着头灯的光线,他们用小镜子仔细检查轨颚、轨底等关键部位的质量状态。除了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外,他们还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因为探伤工作往往需要多人相互配合、每个人各司其职,才能确保整个探伤工作顺利进行。

严谨细致、不辞辛劳是这群“钢轨医生”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4时许,刘魁带领工友们终于完成了道岔铝热焊缝探伤检查任务。正是有他们在深夜为钢轨“把脉问诊”,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飞驰的动车组才能安全平稳地运行。